四川省商务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以教学名师和教学创新团队为支撑,大力推进教职员工素质提升、企业实践锻炼、人才结构优化、双向柔性流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五大行动”,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支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师资队伍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制定师德师风、教师职业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提升计划
(一)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等文件精神,建立教师师德师风提升计划,以政治品德、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作风建设为重点,将师德师风教育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制订教师行为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职业言行。举办师德师风建设专题讲座或师德楷模报告会。制订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二)强化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养。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为重点,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建立各专业教师培训培养计划。完善教师培训、进修、教研、比赛等制度。制订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年度计划,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登记办法。明确每学年专任教师参加国、省、市级培训不少于一定天数,每学年撰写一定数量论文,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科研课题、赛课等各项活动。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鼓励教师考取行业资格证书。支持教师网络自主研修学习。
二、与行业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和大师名师工作室,落实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
(一)深度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按照“互利双赢、共建共享、创新领先、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成果优异”的原则,遴选一批有实力、有意愿、有条件的深度合作企业共建 “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期内,校企共建4个以上“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二)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遴选成熟条件的专业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使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与加油站,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智囊团,课程改革的实验室,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的窗口及先进成果的推广站。建设期内,建成2个以上大师工作室。
(三)建立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长效机制。完善《四川省商务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落实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5年6个月的实践制度。
三、实施人才结构优化行动,打造以“双师型”教师为核心、以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为引领的一流教师队伍。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双师型”教师递进成长工程,建立学校“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 “双师型”教师比例占专业专任教师的90%以上。
(二)加强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制订学校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和教学创新团队培养办法和认定标准,建立从新入职教师到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再到名师大师的梯级培养制度,分类建立“引领学科技术团队”、“高水平教学团队”为特点的创新团队。培养并认定一批校级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和教学创新团队,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出台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和教学创新团队激励机制和退出办法。
(三)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实施“蓝青工程”,发挥老带新、新促老的优良传统。加大青年教师实践锻炼工作的力度,定期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支持青年教师到省内、国内知名高校访学,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专业技能培训。
(四)加强专业技术职称晋升服务工作。加强职称评审规则办法的宣传解释和指导服务工作,积极为教师创造职称评定条件,运用好职称评定政策,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教职员工更早实现职级晋升,提升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比重。
四、实施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进一步畅通行业企业与学校技术人才流动渠道。
(一)打造一流兼职教师队伍。完善学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制度,建立行业、企业技能人才与学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在人才共育、基地共建、资源共享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局面。建立学校兼职教师资源库,让一批管理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能工巧匠进入资源库。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岗位,根据需要在资源库中引进技能工匠人才兼职任教。兼职教师比例保持总教师的10%左右。
(二)加强高素质人才引进。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制订学校高素质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人才,实现“为重点专业、特色专业”配齐专业团队的目标。
五、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充分激发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积极性。
(一)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加强学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把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学研究、实践创新、社会服务、学生社会满意度等指标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确保教师评价全面、客观、精准。将教师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调整完善《学校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建立以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为目标,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依据、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手段,建立绩效工资月奖励性绩效和年终考核绩效奖励相结合的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不同职级及不同职能部门进行分类考核,根据月评估和年评估的结果,在当月工资及年终奖励中动态体现。
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全校教职工的政治品德、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作风建设全面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全面提升,不断提高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通过“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大师工作室建设的有力实施,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校企双师互培互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提高。
师资队伍的学历、专业、职称结构全面优化,培育一批在全国和行业有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人物、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和教学创新团队。教师评价体系科学有效,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有力激发师资队伍的干事创业激情,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发展效益。
编辑:四川省商务学校
学校地址:成都市郫都区安靖镇下街33号 邮编:611731 联系电话:(028)67583300 传真:(028)67583310 招生电话:(028)67583318、67583319 技术支持:四川省商务学校信息中心(67583322) 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中心(四川省电化教育馆) 版权所有:四川省商务学校 ICP备案号:蜀ICP备130215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