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从“舌尖”到“心尖”
——我校烹饪学子在集火艺术中心完成一堂“活的川菜史”大课

 为让烹饪专业学子跳出课本,在真实的文化场景中触摸川菜的历史温度,感悟烹饪技艺背后的人文情怀,2025年10月24日上午,我校组织24、25级烹饪专业学生代表共31人,赴青羊区东城拐街16号集火艺术中心,参与“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展2025・成都食物口述分会场”现场观摩活动。本次活动由烹饪系梁雪梅等3位教师带队,思政组赵琳琳等5位教师协同参与,全程为学子们提供专业引导与安全保障。

 上午10时这场“活的川菜史”大课正式开启。活动伊始,主讲人陈妍女士从个人研究与创作经历出发阐述了川菜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以清晰的脉络介绍了本次参展单位——从专注口述历史研究的机构,到深耕川菜文化传承的团体,每一家参展方的特色与成果,都为学子们搭建起了解川菜多元发展的立体框架,让大家对后续内容充满期待。

 

 随后,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展总负责人、组委会执行主席林卉女士作主旨发言,她系统阐述了口述历史作为“活态档案”对于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饮食文化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并鼓励青年一代成为文化传承的“记录者”与“传薪人”。

 

 最让学子们动容的“课堂高光时刻”,当属松而富有思辨的“漫谈《川菜巡游记》”环节。在此环节,陈妍女士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度互动。她特别提到,该书的顺利完成,离不开指导老师王旭东的学术指引与行业前辈胡先华先生的倾囊相授,更得益于众多深耕烹饪行业数十载的“大爷”们的口述记忆。这些来自行业最前线的真实声音,构成了川菜文化最坚实的根基,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技”之背后,是“人”与“史”的绵延。

 

 在“大爷”们的深情分享后,我校副校长葛惠伟作了“为川菜寻根,为教育铸魂”的主题分享。他结合我校(原饮食服务技工学校)从1976年建校到现在的发展脉络,指出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做菜的手艺,更要培养学生传承文化的初心。他勉励同学们,要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在今后的学习中,既要打磨精湛技艺,更要主动探寻川菜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成为既懂烹饪、又懂文化的川菜传承者。

  这场在集火艺术中心开展的活动,不仅让学子们近距离接触了高规格的国际文化展览,也是我校推动“专业育人+文化育人”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未来,学校将继续搭建更多此类“活课堂”,引导烹饪学子从“舌尖上的技艺学习,稳步走向“心尖”上的文化认同,在传承川菜文化、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

 

 

 

烹饪系  供稿

                              拟稿:梁雪梅 许琪

图片:梁雪梅

审核:郑存平

 
欢迎访问四川省商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