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建共享,4月10日下午,四川省商务学校李晓惠老师应成都市教育局“菜单培训”项目邀请,赴大邑县职业高级中学开展“走进心灵花园,绽放爱与理解”家长团辅活动。作为“四川省王蓉琴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李晓惠老师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该校30余名家长代表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情感温度的正面管教家长团辅课,现场反响热烈,获参训家长及合作学校高度评价。

“当您用蛮力掰开孩子的‘心门’,只会换来更深的对抗。”活动伊始,李晓惠老师以“握拳游戏”为切入点,让家长亲身体验强硬手段带来的亲子关系僵化。通过《正面管教》中“赢了”与“赢得”的辩证剖析,她犀利指出:“职校家长常陷入‘管理焦虑’,试图用权威压制青春期孩子的自主意识,却忽视了关系才是教育的根基。”在“家庭亲密关系打分”环节,家长们坦言亲子沟通存在“打分不及格却期待孩子优秀”的矛盾,李老师顺势引导:“家长需先疗愈自身成长烙印,才能以‘和善而坚定’的姿态为孩子注入心理营养。
活动中,李晓惠老师创新采用“动物隐喻”解析家庭教育模式。家长们通过选择“拒绝与遗弃”等四类关键词,分组探讨“变色龙式回避”“狮子型控制”等养育风格的利弊。一位选择“老鹰式高要求”的母亲哽咽道:“我总用‘别人家的孩子’打击儿子,今天才明白这偷走了他的价值感。”李老师结合职校生心理特点强调:“职校孩子正处于技能成长与身份认同的关键期,家长的过度评判会加剧其‘学习无望感’。唯有放下误解,用‘在场’的陪伴替代‘缺席’的指责,才能重建亲子信任。”

在极具冲击力的“错误情境模拟”中,六位家长对“孩子”轮番指责:“你这辈子还能干什么”“手机比你爹妈还亲”,当扮演孩子的家长颤抖着说出“每一句话都像刀扎,我想逃离这个家”时,现场陷入沉默。随后,李老师引导家长将“批判”转化为共情式表达:“妈妈看到你迷茫焦虑很心疼”“爸爸相信你会找到努力的方向”。角色反转让家长深刻体会语言的力量,一位父亲红着眼眶反思:“中职孩子需要的不是‘修理’,而是被看见、被信任。李老师的指导让我们找到了沟通的‘破冰点’。”

活动尾声,家长们手持“正面管教工具卡”写下行动承诺,大邑职高德育主任表示:“这场团辅既有心理学理论支撑,又贴近职校家庭实际困境,为我校家校共育提供了专业范本。”李晓惠老师作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践行者、推动者,多次为校内外师生及家长提供心理服务。她表示:“我校将持续发挥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优势,通过‘菜单培训’输出科学教养理念,让更多职校家长成为孩子成长的‘心灵伙伴’。”
此次团辅是四川省商务学校践行“服务区域教育发展”使命的生动缩影。未来,学校将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建设,开发职校家庭专属课程体系,助力形成“校际联动、资源共享、协同育人”新格局,为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职教学子筑牢情感根基。
基础部 供稿
拟稿:李晓惠
审核:李嘉曦
编辑:袁玲